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除术后改善视功能的手术可行性、手术时机、特殊手术方法及术中并发症。 方法 共25例患者(25眼)在玻璃体切除手术1-27个月后接受改善视功能的手术治疗,回顾分析手术方式、手术时机、术中操作困难因素、并发症和视力结果。 结果18例(18眼)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,其中3例3眼联合虹膜根部离断修复术,1例1眼行瞳孔移位术;6例(6眼)行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,其中3例3眼联合瞳孔成形术;1例(1眼)行后房悬吊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。术中几乎在所有病例均可遇到前房深度、瞳孔直径、眼压和后囊膜位置骤然变化的情况,增加了手术操作的难度。术中1只眼发生悬韧带离断,2眼前房出血,1眼后囊破裂,术后18眼出现眼压变化及轻度狄氏膜皱褶。3月后所有手术病人视力均有提高,视功能明显改善。 结论 玻璃体切除术后初视网膜功能直接影响视力外,白内障、无晶体眼、虹膜外伤引起的瞳孔变形及移位、角膜瘢痕是影响视力的主要因素,采取相应的手术治疗后25只眼视力均有提高,视功能得到明显改善。虽然在玻璃体切除术后的患者群体施行手术操作难度大、易出现并发症,但是经谨慎处理后绝大多数患者仍能获得良好的有用视力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