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
不同强度微波辐射对体外培养兔晶状体蛋白成分的影响
作者:王凯军 姚…  文章来源: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二院眼科中心 310009   点击数953  更新时间:2006/6/23 16:30:53  文章录入:wkj992  责任编辑:毛进
目的 检测不同强度微波辐射对体外培养兔晶状体蛋白成分的影响,探讨晶状体的微波辐射损伤机制。 方法 以体外培养的兔晶状体为研究对象,应用频率2450MHz,辐射强度分别为0.25 mW/cm2、0.50 mW/cm2、1.00 mW/cm2、2.00 mW/cm2和5.00 mW/cm2的微波连续辐射8小时,观察晶状体透明度;分别提取晶状体水溶性蛋白、脲溶性蛋白、碱溶性蛋白和超声溶性蛋白,检测蛋白浓度变化;对晶状体水溶性蛋白进行电泳分离和考马斯亮蓝染色,分析微波辐射对水溶性蛋白不同分子量蛋白条带的影响。 结果 随着微波辐射强度的增加,晶状体的透明度逐渐下降,经过5.00 mW/cm2微波辐射后的晶状体出现了较明显的皮质混浊;微波辐射强度为1.00 mW/cm2、2.00 mW/cm2和5.00 mW/cm2时,晶状体水溶性蛋白占总蛋白的比例明显降低,而脲溶性蛋白含量升高,碱溶性蛋白含量不随微波辐射强度的增加而改变,当微波强度达到5.00 mW/cm2时,超声溶性蛋白含量与对照组比较降低;随微波辐射强度增加,晶状体水溶性蛋白中小分子量蛋白含量减少,高分子量蛋白条带增加。 结论 当微波辐射强度高于1.00 mW/cm2时,可导致体外培养晶状体中可溶性蛋白比例降低,脲溶性蛋白比例升高,这种平衡的改变可破坏晶状体的透明性和折光性,导致晶状体混浊。
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